战斗在救灾抗震第一线的团队

发布时间:2008-05-12
分享到

——记建科公司、预应力所5.12地震以来的抗灾工作

营救被困人员

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,我院预应力及钢结构研究所(以下简称预应力所)派往彭州银厂沟“半画山庄”进行工程检测的五位同志,有三位同志(刘明辉、王强、陈兴刚)被掩埋在垮塌的建筑物的废墟中。公司和预应力所得到消息后在院里的统一安排和领导下,立即派出了陈江、陈志德、邓典达、李时勇、刘继云、刘文兵、王云中、吴明前、吴小亚、肖程、杨家财、张宗均等12名员工参与院里组织的抢险救援队(救援队共19人,其中有三名院领导,还有刚从死亡中脱险,返回报信的李时勇同志)。

救援队14日中午赶至白水镇小鱼洞桥。小鱼洞桥因地震垮蹋,队员们只能扛着铁锤、千斤顶等营救工具涉水过河。急行军4小时,于16点左右抵达现场,并在部队的帮助下开展营救工作。在挖掘过程中,现场余震不断,周边的山体随时会塌方。在确认了刘明辉所在位置后,队员们从其上方和侧面两个方向,凿开救援口进行救援工作。救援口凿开后,只能两人同时进入,对里面的废墟进行清理,清理废墟的工作都是由救援队的同志完成。刘明辉所埋位置非常危险,队员们冒着混凝土梁随时会垮塌的危险进行作业。现场是一片狼籍,由于所带食物有限,队员们忍饥挨饿,晚上露宿废墟的空地上,山上的温度很底,队员们冷得瑟瑟发抖,只能烧火取暖,每人轮流休息半小时后,又投入到紧张的挖掘救援工作。

队员们与死神抢时间,经过近10个小时奋战,终于在15日凌晨2时许成功营救出刘明辉在内的两名生还者,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。王强和陈兴刚经反复确认已经殉职,由于条件有限和需要尽快对伤员进行救治,救援队踩着泥泞的山路立即将伤员抬下山,送往医院进行救治。

在救援队派出的当天下午,应死者家属的强烈要求,公司、预应力所派出了几位同志陪同家属前往事故现场,由于进入灾区的道路实行了管制,未能进入事故现场,被迫于当天晚上返回。

善后工作

在刘明辉被成功救出后第二天,院领导又要求公司派人陪同死者家属再次前往事故现场,把王强和陈兴刚的遗体从废墟中挖掘出来,以告慰生者。公司员工陈志德、霍小敏、龙力三位同志,在接到任务后不顾身心疲惫、现场危险,克服了重重困难,安全地将王强和陈兴刚的家属带到现场,并配合家属进行了遗体挖掘工作。

在挖掘现场已能闻到尸体腐烂气味时,公司员工在没有防护用品的情况下,不为所动,拖着疲惫的身体,克服了现场种种恶劣条件,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,尽最大的努力开展工作,王强和陈兴刚的遗体先后被挖掘出,运往彭州。任务完成后,公司派车接回了三人,回来后陈志德、霍小敏、龙力三位同志相继病倒。

在地震事故发生后,公司和预应力所人员都非常悲痛,有的失声痛哭,大家都说我们失去了两位好同志,两位好战友。当死者、伤者的家属到来时,大家又擦干眼泪,积极投入到安抚家属的工作之中。所领导淡浩立刻中断了在北京的学习,回来后坐镇指挥,稳定军心,全力投入到善后处理工作之中。在善后工作中,很多同志放弃了休息时间,采取了一对一的方式,耐心地做工作,与家属进行沟通,稳定家属的情绪,前往家属住处进行探望、慰问,并将家属提出的要求和意见及时向院里进行汇报,协助院里做好善后工作。

鉴定工作

5.12汶川地震后,省内大批未垮塌的的房屋出现变形和裂缝,需要进行安全鉴定。公司总经理鲁兆红立即召开了公司职工大会,将近期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安排,将公司人员分成了两大块,一部分人员根据建研院的安排,参与省内的房屋震后应急鉴定工作,将鉴定人员分为六个组,指定了组长,并对鉴定人员进行了培训。另一部分人员负责死者和伤者的善后工作,并做好工地的开工、复工准备。

鉴定组人员化悲痛为力量,早出晚归,每天奔波在十几幢楼房的上下之中,在鉴定中,有些房屋损坏严重,且现场余震不断,可以说鉴定组人员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工作。员工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,疲惫不堪,但大家不叫苦、不叫累,任劳任怨,一心为灾区作贡献,使受灾群众放心,使用户住上放心房。留守的同志坚守岗位,做好后勤保障工作,做好统计,及时上报。

天灾无情,人有情。在这个团结的集体中,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战胜,再大的痛苦我们都能克服。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活着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到抗震救灾、建设我们的家园之中。